五月初疫情急遽升溫,三級警戒來得措手不及,實體課程、工作坊全部停擺。社群上哀鴻遍野,但殘酷的現實反而激起講師們轉型的決心,有些選擇投入線上直播(同步)教學的戰場,有些則是準備拍攝錄播(非同步教學)的線上課程。
秉持著想幫助講師的初心,透鏡團隊在六月初舉辦了《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》,以 Google Meet 線上直播教學搭配助教輔導、作業批改的方式,在三週內幫助 14 位學生做出自己的第一部線上課程影片。
第一次的線上直播(同步)教學課程:以「價格」換取「價值」的定價策略
還記得《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》的線上直播課程資訊剛釋出,就有許多講師朋友私訊我,劈頭就說:「$2,500 也太佛了吧!會虧錢吧?」畢竟是第一次嘗試 Cohort-based Course,心裡知道再怎麼準備一定會出包、一定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,所以就抱著價值交換的心態,以低於成本價的學費向學員換取回饋,請他們在三週中也陪著我成長,重裝升級後,第二期開班再恢復正常價格。
果不其然第一次線上直播教學就失控了,線上直播設備、運課節奏、數位工具等各種問題接連發生,好在學員們都十分包容,願意在每次線上直播課程後提供建議。在經過三週、共六次線上直播課程的迭代,最終把學生的學習體驗優化到還算及格的程度。這篇文章將紀錄這次的直播(同步)教學運課經驗,把自己踩過的地雷分享出來,幫助其他也想做線上直播營或線上直播教學的講師。
實體課程轉成線上直播教學的 5 大常見誤區
經過這一次的線上直播教學營,我們發現了這 5 個在線上直播教學中常見的錯誤:
- 線上直播的環境會有系統與設備延遲,和實體課程相比,相同時間內能教的課程內容減半
- 線上(同步)直播不一定要分組討論,大教室互動效果也不錯
- 使用過多數位工具,會增加線上直播教學的斷訊或當機風險
- 線上直播課程的時間不宜過於密集,一週一次為佳
- 不要只用線上直播教學,搭配錄播課程影片或文字教材更輕鬆
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一:扣除教學法,課程內容量減半
線上直播課程的設計有許多誤區,而且有趣的是,實體教課經驗越多的講師反而越容易陷入這些誤區。首先就是課程內容份量,規劃過實體課程的人都知道,表訂 7 小時的教學時間,實際上能講述的內容量大概只有一半,因為另一半的時間要用來安排教學法跟互動,幫助學員吸收,提高學習成效。
線上直播教學跟實體課程一樣都是「同步教學」,可以跟學員直接互動,如問答、演練和小組討論在線上直播都做得到,所以對於有實體教課經驗的講師來說,直覺上會認為把原本實體課程的教學互動,全部改用線上直播軟體裡的功能進行就好,講述的內容量不需要更動。
我在第一堂線上直播教學就犯了這個錯,結果超時半小時,還剩三分之一的內容教不完。事後檢討才發現,線上直播課程的各種環境條件,例如訊號延遲、麥克風的開啟與關閉、分組功能的系統運作時間等,都會使教學時間再被壓縮。雖然都是即時互動,但實體教室裡點名一個學員回答問題,對方馬上就可以發表;換作是線上直播課程,講師點名一次、就會有一次的訊號延遲,學員也需要幾秒鐘才能意會到自己被點名了,接著還要打開麥克風確認有聲音,最後才能完成整個互動。
踩過這個地雷後,才發現同樣的課程主題,從實體轉型成線上直播教學後內容量需要減半,或至少要再少三分之一,否則儘管教學時間一樣,扣掉直播環境的各種延遲,還是教不完。
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二:不一定要分組討論
第二個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錯誤就是執著於分組討論,在線上直播運課裡又稱為 Breakout Room。目前的多人視訊軟體,例如 Google Meet、Zoom 都有這個功能,可以把學員分到 N 間小會議室進行討論,以結果來說,跟實體環境的分組是一樣的。
在實體課程中,要分組討論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是透過共同實作與演練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。不過若在線上直播環境,少了講師就在台前的壓力、沒有台前的投影片提醒課堂指示,以及能夠自由開關鏡頭與麥克風的功能,都會大大增加學員分心跟不互動的機率,分組討論的效果就打折扣了。
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克服線上直播教學面臨的這些障礙,例如盡量讓每個分組房間都有助教、將討論指示發給每個人、課前多練習會議間的功能操作等等,但效果就是不比實體課程。線上直播課程的每分每秒都很寶貴,與其將時間耗費在效果被打折的分組討論,不如改成在大教室內做直接的點名互動或實作示範。
經過多次的課後意見收集,我的學員們也表示線上直播課不一定要分組討論,覺得在課堂間隨機點評某位同學的作品,開放其他人在視訊教室中留下文字訊息回饋,也有不錯的學習效果,而且省下的分組操作時間,還可以多補充一些乾貨。不過在此聲明,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,我相信還是有很多講師在不同的教學領域使用分組得到好的效果,絕對不是一口咬定分組討論在線上直播教學就是不好喔!
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三:多種數位工具切換,不如只用 FigJam
第三個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錯誤,也是社群上最多講師分享的心法,就是不要執著於數位工具的使用,越簡單越好。其實在開這次線上直播課程之前,就有密切關注福哥的線上教學的技術分享,當中有提到「最小化資訊要求,最大化教學效果」,真的不能同意更多!
不過聽別人講是一回事,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。當我在準備第一堂線上直播課程時,滿腦子都是想給學員最好的體驗,所以突發奇想用了一堆數位工具,簡報、換背景、網頁案例分享、線上便利貼工具 FigJam⋯⋯等,結果線上直播教學的當下螢幕一直切換來切換去,浪費很多講課時間,還搞到自己網路斷線。所以有些事情還是得自己犯過錯,才會真正學到。
後來我捨棄了一堆花俏的工具,選擇把所有資訊集中到 FigJam。FigJam 是剛問世不久的數位工具,主要是用來做線上便利貼共編,但功能強大,可以在一個無限延展的畫布上自由加入文字、幾何圖形、線條、箭頭、插入圖片、留言註解,甚至還有內建計時器。
我把所有課程投影片輸出成圖檔,連同案例的網頁連結、隨堂測驗的問題,全部整合進 FigJam 畫布中;還做了一點巧思,把實用的表格以「助教下凡給道具」的形式先藏在畫布裡,線上直播課程進行到一半再秀出來,增添一些上課的趣味。
最後線上直播課程結訓時,我也得到很感人的回饋,有同學說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、二堂直播課程之間的運課手法大換血,整合進 FigJam 的教法讓線上直播課程的體驗大優化。而關於 FigJam 的使用心得礙於篇幅,日後再寫一篇文章做分享。
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四:就算有轉型壓力,課表也不能太硬
第四個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,則是整體直播營的進度規劃。我們原本是站在實體講師的立場思考,在有「轉型壓力」的情況下,大家應該會想要密集一點上課、越快結訓並產出自己的線上課程越好。所以我們把內容塞在週三之內講完,每週二與週六還要上 2.5 小時的線上直播課程,課後還要寫作業。
不過在線上直播課程進行到一半時,就開始有學員反應白天還要兼顧工作,直播課程與作業的份量太重,結訓時雖然每一位學員都跟到最後,但只有一半的學員有做出課程影片的成果。雖然比起錄播的線上課程,線上直播課程 50% 的完課率已經很高,但在有助教輔導與作業批改服務的情況下,還有一半的人因為直播課程太重而放棄,真的是不及格。
除了參考這一期的結訓回饋,同時我們也觀察到,市面上其他講師推出的直播營,像是文案的美的靈光寫作學院、雷蒙三十生活黑客線上訓練營等,大部分也都是以至少一個月左右的期間去規劃。所以未來,我們應該會規劃為期六週左右、並且一週只安排一次線上直播課程,讓學員有更多時間完成作業。
線上直播教學的常見誤區五:善用非同步教學,講師才不會累死
最後,在做直播營的規劃時,難免會因為過度聚焦在線上直播教學與作業批改,所以忘記可以搭配其他的「非同步」教材。以這次經驗來說,我完全忘記可以搭配自己最擅長的影片錄播教學,因為想著這是直播營,而把所有教學內容都押寶在線上直播。後來經過學員的提醒,才發現有些課程內容可以先錄好、方便預習,比較次要的內容可以變成文字加影片放在系統上,這樣就省下更多線上直播教學的時間、可以做現場實作與互動。
雖然這些線上直播教學的誤區跟心法都是說破了不值錢,但沒有自己走過一遭,真的很容易視為理所當然。很喜歡之前在上 ATD 培訓時聽到的一句話 “Learning is to mess up in private”. 希望有緣分看到這篇文章的講師,可以在正式上場之前,先在測試環境裡 Mess up around 體會一下我說的這些誤區,就能夠以萬全準備之姿面對自己的線上直播課學員了!
自動引用通知: 線上課程的未來趨勢 Cohort Based Cours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