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知識萃取」是一種內容產出的方法,將腦中看不見的專業技術,轉變成具有邏輯的知識架構。《知識萃取的一百種應用》將與各行各業的內容產出者交流,萃取他們的內容輸出心法,並一同探討知識萃取在各領域的產出應用。
大家應該多少有這樣的經驗,想了解自身的權益而去查了法條,因為無法理解法條的意思,看了卻跟沒看一樣,法律明明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,但民眾查閱法條後卻難以條條理解。幸運的是,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法律人開始推動法律知識普及,像是法律百科、法律白話文運動、一起讀判決等組織,都致力將法律知識轉譯成平易近人的內容,讓法律走入民眾的生活。
專欄計畫的第二篇,很榮幸可以邀請到法律百科的推廣統籌希庭,跟大家分享專業的法律人怎麼將生澀的條文轉譯成民眾都懂的文字。在法律知識普及推廣中,文章撰寫以及講座籌備等,都需要大量的知識輸出,希庭將會和我們分享,法律百科是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與舉例輔助,將法律概念、法條和判決書轉譯為平易近人又好吸收的內容。
從一本小冊子開始的法律百科
身為法律百科第 001 號員工,希庭也和我們分享法律百科緣起的小故事,創辦人馬維麟當年在德國留學時,受到德國發行的法律知識普及小冊子啟發,回首台灣的法律書籍卻多是專業的教科書,並沒有給一般民眾看的「白話文」,當民眾有任何糾紛、需要尋求法律資料時,往往只能面對生硬難懂的法律文字。於是她創立了法律百科,希望只要能上網,每個人都能取得淺顯易懂的法律知識。
法律百科就真的像是一本百科全書,透過「文章」介紹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;「辭典」讓專業認證過的法律人用生活化的例子,向民眾解釋專有名詞;民眾查找不到資料時可以主動在「問答區」提問。這本百科全書搭建起民眾生活與法律的橋梁,法條搭配上解釋與案例解釋,讓法律知識變得淺顯易懂。
延伸閱讀:知識詛咒是什麼?如何破除詛咒,把專業知識講得人人都懂
累積七千人的講座經驗:法律普及的輸出心法
身為推廣統籌的希庭,負責站在第一線與民眾接觸,現身圖書館、校園推廣法律知識,面對不同的觀眾,希庭也會端出最合適觀眾的內容,像是圖書館講座比較多中年、退休族群參與,她就會分享遺產分配或是病人自主權利等議題;當前進校園時,則是根據公民課本,透過時事案例來吸引學生的目光。
一、確認講座目標,了解受眾樣貌
接到一場講座邀約之後,希庭習慣先向邀約者確認講座的主題與目標,了解受眾的樣貌,比如年齡層、教育水平、過去接觸議題的經驗等等,方便後續規劃講座內容時,轉譯出的內容能夠更貼近受眾的生活與知識水平。
了解受眾的輪廓,也更方便在講座中安排有共鳴的素材,希庭和我們分享,過去在一場病人自主權的推廣講座中,她分享電影《我就是要你好好的》來探討安樂死議題,沒想到圖書館講座的受眾年齡層偏高,沒有人看過這部電影,大家的反應就很普通。再下一次遇到同樣的講座,希庭改引用知名作家瓊瑤一本寫長照者心聲的書,馬上就引起伯伯阿姨們的共鳴,也能更投入在接下來要談的法律內容。
二、事前田調,掌握講座共鳴點
在法律講座中,民眾對於議題的迷思與疑惑,往往就是法律知識普及的關鍵點,希庭和我們分享,講座前她會先進行田調,將自己模擬成觀眾,把視角從專業的法律人,調整成有疑問的普通民眾,當民眾想了解某個法律問題時會怎麼去搜尋?搜尋之後會看到什麼樣的結果?相關的關鍵字又有哪些?這些搜尋結果與關鍵字就代表著受眾的「痛點」,希庭就會透過這些關鍵字切入主題,讓民眾對內容產生共鳴。
延伸閱讀:如何成為講師?講課教學的關鍵三步驟
三、讓法律更白話,把專有名詞抽換成日常中的慣用語
法律專有名詞時常是民眾閱讀法律文件的阻礙,就像是文言文一樣,因此希庭在轉譯法律知識時,會將專有名詞,轉換成比較口語的詞彙,在希庭的問答《COVID-19 居家辦公,如果颱風來襲,還會停班嗎?或是就應該要在家繼續上班?》中,一般常聽見的「停班」在法律上應該稱為「通報停止辦公」,但民眾並不容易理解通報停止辦公的意思,這時候改用「停班」這樣的日常慣用語一下子就好懂多了!
四、把握問答,民眾的問題就是法普的關鍵
講座最後的問答時間,對於希庭或是有法律問題的民眾來說,都是非常有價值的。民眾可以藉機向希庭提問,並且得到「白話過」的解釋,而希庭則能夠透過民眾提問,了解民眾對議題、法律的理解盲區,或是真正關注的方向,這些問題都能夠成為法律百科之後寫文章或是舉辦講座的切入點。
知識萃取與平時轉譯思考的差異
希庭正好是透鏡〈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〉第一期學員,在特訓班中也有接觸過知識萃取,對於知識萃取並不陌生。訪談中,由喊涵來萃取希庭的法律知識轉譯技巧,希庭和我們分享她認為知識萃取為她帶來的兩大啟發:
一、切分成知識點更能精準的掌握內容份量
「知識點」是知識的最小單位,希庭提到過去講座時,對於一些不用有太多篇幅、不是很重要的內容,通常會淺淺帶過,但透過知識萃取將要講的知識點全部落下來之後,就像是盤點內容一般,能夠直接將次要的知識點剔除,達到去蕪存菁。
二、便利貼的畫面感讓內容調動更有彈性
而透鏡的知識萃取,一直都是利用便利貼創造調動的彈性,方便檢視與排列。疫情期間因應數位轉型與線上會議,我們也改用 FigJam 便利貼線上工具創造出畫布模板。希庭提到便利貼的「畫面感」,比起她以前慣用的條列式發想來得更有調動彈性,在安排內容時,腦中浮現便利貼畫布,能夠隨時調整知識點的位置,不再侷限於過去的思考框架。
落實理念,只要能上網就能取得淺顯易懂的法律知識
作為民眾與法律知識的「翻譯蒟蒻」,法律百科持續朝向他們的理念努力,「只要能上網,每個人都能取得淺顯易懂的法律知識」。除了持續產出好的文章,法律百科也期望利用 SEO 的關鍵字佈局,讓有法律問題的民眾能夠搜尋到法律百科的文章,讓民眾取得老嫗能解的法律知識。法律百科邀請各界法律人協力貢獻知識經驗,透過法律百科平台,讓專業優質的內容能夠被看見,滿足民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。當更多人看見法律百科,法律百科的知識就對臺灣社會更有貢獻,也就會有更多法律專業人員願意投入,形塑一個正向循環,讓法律普及這項遠大目標在社會中逐步推進!